2023年,教育部印发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,提出实施教学方式变革行动,要求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,提高教学质量。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,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,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、达成育人目标的主渠道,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则是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路径。
一、现状与问题
从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,当前课堂教学存在三个问题:一是教学目标设定与课程标准要求还有偏差,存在基于经验定目标现象,缺少对课程标准、学生特点、教材特征的综合分析,教学目标成为教案中的“装饰”;二是教学活动组织与课程标准理念脱节,存在偏重课堂教学的形式、忽视学生学习实效的问题,日常教学没有很好落实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;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缺失,往往“重”教学“轻”评价,“重”应用“轻”设计,评价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。
因此,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,以全面落实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,探索建立校本化的特色课堂教学新范式,推进以“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梯度、高参与度、高效度”为基本指标的高效课堂(即“五度”课堂)建设。通过开展教学研究,改进课堂样态,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,形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、教、学、评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,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与课堂建设能力,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和成长质量。
二、思路与举措
学校“五度”课堂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实施“345”优化提升策略,其中“3”即推进3个系统:教学设计系统、教学实施系统以及观课议课系统;“4”即突破4条路径:理念更新、问题破题、任务驱动、评价引领;“5”即聚焦5个层面:学术原理层面、学校整体层面、教研活动层面、教学设计层面、课堂现场层面。在课堂改革创新的过程中,针对教师成长、课堂落实、深化教研三大主题,按照坚持目标引领、加强方法指导、强化行动锤炼、深化课题研究的思路施策,重点做了以下创新工作:
(一)理论与实践结合,立足高点打造一流教师队伍
首先,成立项目组和骨干教研队伍“逐峰”团队,以“前瞻、领航、积智、赋能”为宗旨,负责“五度”课堂的核心架构与专业引领。其次,组织教师阅读专业书籍,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,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分享,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做好“五度”的基础论证,以简报的形式梳理、提炼、推送学校课改进程,便于进一步分析和反思总结提升。同时,提供培训场域,开展全程、全链条、全覆盖的教师培训,通过“自主式”课题研究提升业务能力,“配餐式”主题阅读拓宽教育视野,“开放式”课堂交流互学共进,“启发式”研讨分享知行合一,多线共享,打造学习“充电点”,以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、实践“五度”课堂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。此外,举行“五度”课堂教学大赛,以赛促学,教师通过展示课、研究课、观议课让课程标准理念在实战中精准落地,以课评优,通过“五度”星级课堂的认定,评选学科首席教师。以学、展、赛、评打造一流教师队伍,为站稳课堂主阵地做好队伍保障。
(二)破题与解题联合,探寻“五度”实施路径
1.问题分类研究,持续任务驱动
采用“问题认领制”,全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,结合“五度”课堂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破题,比如目标设计如何清晰化、五个“度”在课堂中如何深度融合、指向深度学习的评价任务如何设计等,将解题路径以“教研微型讲座”的形式进行分享培训。同时开展微课题研究,坚持“做中研”,在问题解决中提升理论认知,不断巩固学习成果。
2.坚持问题导向,多点联动全面突破
针对原有课堂流程不清晰、评价不科学的问题:一是编制教学工具。由学科主任基于课标单元设计、课时教学方案设计及基于目标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和学习进程研究,分学科设计本学科的教学设计模板和任务单模板。二是制定观课量表。在“实践——认知——再实践——再认知”的循环研究过程中,观课量表从从1.0版本进阶到8.0版本,不仅为教师内化课堂的样态和路径提供助力,也让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更清晰明确。三是创建“个性+多元”的课堂评价体系。从评价理念、评价方法、评价功能入手,创新面向学习目标看达成度的表现性评价、面向观课教师分维度的针对性评价、面向授课教师提效度的全面性评价、面向学生主动性成长的参与式评价,通过开展多角度、全方位的课堂评价,真正使高效课堂成为现实。在破题与解题的过程中,也让课堂实施有模板有支架、有量表有标准、有反思有重构,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“五度”课堂教学风格。
(三)评价与引领融合,打通堵点重构科学教研体系
1.完善教师评价,激发课改活力
量化激励和荣誉奖励双管齐下,探索从教师综合评价方案里列出权重,调动教师的积极性。制定《课程与教学改进优化项目组考核实施方案》,以政策激励为主,从基础性评价、发展性评价、卓越性评价等维度对项目组成员进行评价,通过多元评价体系提高研究者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实效性,激发了教师课改热情。
2.探索金牌教研,打造品牌课堂
“五度”课堂的高效达成,有赖于教研活动变革。学校着眼校本教研赋能教师专业化成长,以金牌教研打造品牌课堂。一是沉浸式日教研。以备课组为单位,定时定题定主讲人,全员参与,反思昨日授课得失,共享今日上课思路,实现团队智慧共享、补齐短板,将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,保障了教师每节常态课的高效实施。二是主题式大教研。以学科组为单位,面向学科教师、具有学科性的主题式大教研,由学科主任组织,基于课堂优化提升,以校本微课题研究为抓手,开展研讨式观议课、主题式问题探究、培训式交流分享,提升教师“研意识和研能力”,从而提升教学专业化程度。三是学术性周前会。分学部面向全体教师、具有普适性、不分学科的学术性周前会,重在统一思想、形成共识,直击教-学-评一致性下的“五度”课堂推进中的“成长痛点”,通过“金点子”分享交流探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破解之道,提升课堂实效。
三、成果与成效
(一)深化课程改革取得成果
一是确立了科学合理的“五度”课堂模型。“五度”课堂围绕“效度”这一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,绘就了一张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解码图,实现“目标”“评价”“教学”一致性的教学应用。
二是形成“五度”课堂教学设计、实施、评价的一体化路径。从精准呈现教学目标的“多彩”要素化设计,到融合情境线和知识线的任务“双线”深层化设计,再到追求科学评价的“多维”立体化设计,形成“教-学-评”一致性闭环。
三是编制并出版了一系列指导课改的实践合集。将从论证出发、到课堂实践、再到课题探索、又反馈于课堂的经验结集成《“五度”课堂——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与实践》一书,对于同类型学校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与课堂建设能力、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和成长质量具有参考借鉴意义。
(二)深化课程改革成效显著
一是夯实了素养培育的落脚点。“五度”课堂建设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,实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素养形成,提高了育人成效,对课堂教学改革、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流程构建具有很强的示范借鉴作用。
二是激活了队伍成长的内生力。教师们坚守专业精神,以更专业的眼光、更专业的角度、更专业的方法来认识和诠释课堂,在课改中大幅提升专业能力;强化创新意识,拥抱新的教育理念,以创新评价方法作为重要抓手和着力点,改变课堂样态,探寻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和发展之策。
三是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力。教师们在“五度”课堂这一新型教学形态的探索实践中做教学问题的研究者、教研活动的创新者、教学规律的探索者,以科研带教研,以教研促教学。团队提炼出问题,问题成为课题,课题带动项目,项目推进改革,改革提升育人成效。
(本案例由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指导)
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DuLh9LabcMHIfCo-uW8pA